本網訊 朝陽還未越過地平線,李愷已給女兒備好了早餐,熟練地套上防護服,悄悄地打開家門,再悄悄地關上。天還沒有大亮,他就已經支起了帳篷,擺好了桌子,布置好了各類物資,然后開始一棟樓接著一棟樓地通知居民們下樓做核酸……由此,他負責的核酸檢測采集點也就“開始營業”。
此時此刻,遠在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的妻子并不知道丈夫正在抗疫一線忙碌著。李愷說:“不想讓她擔心,她守護和平,我守‘滬’家?!?/p>
在女兒眼里,這不是爸爸第一次化身“大白”。早在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時任江西九江八里湖賽城湖控制樞紐工程經理的李愷,就曾經組織同事共同參與當地防疫志愿服務。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中共上海市委號召全市黨員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助力抗疫。李愷作為三峽集團上海院637名黨員中的一分子,迅速領取“任務書”,完成向社區“雙報到”。
“敲門行動”、核酸檢測、搬運物資、服務居民……在上海市實施全域靜態管理后,居民社區里閃動著越來越多像李愷這樣的“三峽紅”的身影。他們化身為“多面手”,以走心的志愿服務讓社區群眾暖心。
張九鼎是三峽上海院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藍”的召集者。在志愿服務工作方面,張九鼎頗有工作心得。身為三峽上海院的團委書記,他組建了一支青年志愿服務隊,對志愿服務工作日統計、周回顧,對于如何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通過志愿活動增強責任意識……慢慢摸索總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
上海實施全域靜態管理后,為了護航小區6500余人的“健康綠”,他總結經驗再出發,將“志愿藍”的工作方法復制到“三峽紅”的戰場,迅速組織社區中青年黨員組成一支20余人的志愿隊伍。他建議居委會采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工作法。根據網格化來分片區,分小組,劃好志愿服務“責任田”,織密基層防疫網。作為片區50棟樓的片長,他帶領社區志愿者用“鐵腳板”實地走訪片區每一家每一戶,將收集的基本情況、聯系電話等信息進行詳細登記、梳理歸類,做到了底數清、信息明。根據前期掌握的“大數據”,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他主動上門為他們做抗原檢測,協助解決生活所需,確保不漏一戶一人。
在他的手機里,有幾百分鐘的通話,卻沒有一通是打給自己家人的……一連幾天,每天志愿服務10余個小時,他的眼里布滿了血絲……他說:“守土有責,志愿有方,這是我們對上海抗疫能做的實實在在的小貢獻?!?/p>
在疫情防控戰中,“志愿藍”與“三峽紅”交相輝映,他們組成“滬城峽”,向疫而行,迎戰而生,用愛心守護讓人民群眾安心的“健康綠”,刻畫出了這個春天里的戰疫圖景,讓這個“倒春寒”的春天變得溫暖!
文字:梁思彥 周云蓮
海報:魏小默
發布日期:2022年04月08日